玉林:推行“三個融合”模式 提升中小學校黨建引領發展質效(黨建工作三個融合)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原創稿
2022年以來,玉林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強“五基”、促“三化”,持續推動黨建與辦學治教、立德樹人、發展大局深度融合,激活中小學校黨建引領發展“紅色引擎”。
堅持黨建與辦學治教深度融合,爭創一流教學質量。聚焦建設教育強市,將黨的建設貫穿辦學治教的各環節全過程。在學校管理上突出黨組織把關定向。積極推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建立黨組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常態化規范化召開制度,班子成員“四必溝通”制度等四項制度,制訂推送《兩個會議簡明議事流程》,指導各學校制定完善兩個會議議事規則,明確學校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等領導職責。截至目前,全市1723所中小學校已100%制定完善兩個議事規則并按程序備案。在教學科研上突出黨組織書記帶頭攻堅。按照市委“黨旗領航 書記領跑”行動要求,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動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開展教學改革,帶頭領辦課題,培育創建29個自治區級、市級中小學校名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去年全市教育系統黨組織書記主持課題381項,發表論文313篇。在師資建設上突出黨員示范引領。注重發揮黨員名師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師徒結對“傳幫帶”,組織開展黨員示范課、觀摩課、公開課、教學大比武等活動,通過教學指導、專題講座、隨堂聽課、磨課等形式,進一步提升全市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培養在崗正高級職稱教師87名、特級教師85名、廣西教學名師19名,廣西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名園長培養對象107名。
堅持黨建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培育奮進先鋒力量。始終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持續實施“三紅”工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造“紅色堡壘”。注重以黨建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推進建設1800多個“紅色校園長廊”“紅色黨建展廳”,開設4600多場“紅色講壇”、6萬多節“紅色課堂”,讓廣大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厚植愛黨愛國的情懷。將玉林市第三中學更名為錫昂中學,并在校內打造朱錫昂紀念館。培育“紅色園丁”。堅持“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打造一支黨性修養強、教學業務強的“雙強”師資隊伍。目前,全市中小學校共培養黨員教師骨干1133人。持續深入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選樹1216位“師德標兵”“玉林優師”,讓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傳承“紅色基因”。組織開展“將《紅色傳奇》進行到底”系列活動和打卡紅色教育基地活動,引導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堅持黨建與發展大局深度融合,釋放科教興玉能量。充分利用教育人才、技術、培訓、平臺等優勢,以黨建引領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高質量發展。實行“3 ”工作法助力鄉村振興。堅持“援校 支教”“扶志 扶智”“筑巢 搭臺”相結合,通過強校帶弱校,全市共推動119所城區學校與670所鄉村薄弱學校結對共建,不斷提高鄉村教師教學水平;通過選派黨員教師助學幫扶,去年,全市共組織開展談心談話活動5288場,走訪慰問學生33182人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補助資金4.88億元,助力學生健康成長;通過建立“玉生”回歸信息系統,助力英才返鄉干事創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70名玉林籍本科畢業生回鄉參與鄉村建設。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助力基層治理。在教育系統實施文明素質提升工程等“五大重點工程”,通過黨建帶團建促群建,發出“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倡議200多萬份,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組織開展“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引導學生家長爭當時代新風的傳播者。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市級以上文明校園278個、文明家庭63個。在全市中小學校組建9909支黨員、團員、少先隊員志愿服務隊,深入村、社區開展公益活動,助力城市基層治理,提升城市溫度。全市中小學校涌現出榮登“中國好人榜”的玉林實驗中學黨員教師陳業初等一批道德模范。實施“藍領計劃”助推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市委市政府“2 5 6”工業體系建設和“1 10 4”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實施“藍領計劃”,依托16所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助推產業發展。2022年,全市中職學校共培養技能人才15157人,推動校企合作企業497家,成立全區首個縣域產業學院——廣西沙田柚產業學院,市教育局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第一屆廣西促進就業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