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城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黨建引領一張網,服務治理雙提升(黨建引領 小區)
為進一步提升小區治理水平,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泰華社區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在泰華社區黨委的引領下,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搭建以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和居民代表為一體的“四方聯動”運行機制,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小區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黨建 全科網格
促進“雙網”融合
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通過“黨建 全科網格”體系,推動“全科網格”與“紅色網格”雙網融合。
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堅持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通過舉辦“紅色微課堂”、推進紅色電影進網格等活動,強化思想引領。通過把小區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組織延伸到樓棟里,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全面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匯聚力量、匯集資源,賦能網格做活治理、做優服務。由泰華社區“兩委”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和網格長,把在職黨員、企業的骨干人員、快遞小哥、群眾團隊、志愿者的帶頭人等各階層的人員編入網格員、信息員隊伍。樓棟長中50%以上都是黨員,通過黨員的示范引領,帶動居民從小區建設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力爭實現“事在格中辦、網盡所有事、服務零距離”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新格局。
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與共建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制定共建清單,通過 “四方聯動”機制,將網格管理融到小區治理。2023年,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利用網格化管理處理了小區鄰里房屋滲水、沙井蓋破損、小區衛生等10件實事。
黨建 紅色物業
解決民生微實事
小區是城市管理的“細胞”,物業服務企業是基層治理的“窗口”,為實現基層治理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雙提升”,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建立“紅色物業”協商機制。
物業積極主動參與小區的便民服務日活動,每月收集居民訴求,“四方”力量通過“紅色物業”協商機制,召開聯席會,協商解決居民訴求及小區治理上遇到的重難點問題。如物業經過民意調查,了解到由于寶行御泉灣小區東門行人、電動車進出只能共用一個門口,上下班時經常出現人車擁堵的情況,希望在東門增設一個出入口并增加人臉識別功能。物業服務企業聯同泰華社區黨委、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居民代表一起開展東門門禁改造提升議事會。最后由物業出資并在一個月內完成東門出入口的改造提升,極大地提高了居民出入小區的便利性。
寶行御泉灣小區東門門禁改造提升前后對比圖。
小區“紅色物業”構筑起社區、物業和業主之間的橋梁,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把物業打造成黨組織服務群眾的一個重要平臺,通過定期召開“紅色物業”小區管理會議,積極引導物業參與小區治理。
黨建 群團組織
建設美好家園
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整合資源,實現“組織吹哨、黨員報到”,開展多元化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了黨群同心、多方參與、共建共治的新格局。2023年,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共計開展義剪義診、政策解讀、垃圾分類、便民服務日等志愿服務16場,服務小區居民450余人次。
為更好地發揮“三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群團組織自我服務的作用),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成立以小區黨支部書記為隊長,小區黨支部黨員、居民代表、物業等為隊員的“美麗家園服務小分隊”。
寶行御泉灣小區沙井蓋多而密集,每隔幾米就有一處,與周邊綠化帶顏色區別不大,行人路過不容易發現,為解決小區沙井蓋多且不顯眼的安全隱患問題,“美麗家園服務小分隊”聯同共建單位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高明分局、高明區紀念中學和小區居民共118人開展“家園美化齊參與黨群齊心促發展”小區治理提升行動,繪制了52個沙井蓋,美化了小區環境,增進了黨群關系,為小區治理提質增效。
寶行御泉灣小區黨支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小區黨支部將繼續用心察民意、用力解民憂、用情暖民心,進一步加強黨支部建設,提升黨支部號召力凝聚力;優化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推動小區共建、共治、共享融合發展;激活黨支部服務功能,推動便民志愿活動常態化。
【撰文】朱蘇嬌 荷宣
荷宣供圖
【作者】 朱蘇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