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大柵欄這個社區防疫有妙招(社區黨建疫情防控)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驁 通訊員 蘇喬
抓住黨建引領“一條線”,牽動社區干部、社工、志愿者們形成合力,西城大柵欄街道大安瀾營社區采用“1 N”模式,打造無疫社區。“1”即堅持黨建引領,“N”一方面指凝聚多方力量聯動,一方面指卡口值守、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應急處突、數據排查等多項工作齊頭并進。
大安瀾營社區共有16條胡同、劃分為6個網格,轄區不僅有平房院落,還有樓房小區,作為“樓房加平房”混合社區,防疫難度較大。盡管如此,社區黨委書記李耕從來不用擔心沒有人值守卡口,“除了社區自己的力量和志愿者以外,下沉干部,共建單位人員一直支持我們。”
記者看到,在大安瀾營社區4處胡同卡口,都以混合分組的方式設置值守力量, 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守,嚴格落實卡口“四件套”管理措施。
“像我們這樣稍微上點歲數的一般就值白天和下午,下沉干部、共建單位中年輕的小伙子都主動要求值晚上和夜里,可以一直保持卡口的活力。”正在值守的志愿者趙女士說。
除了守牢卡口外,為高效應對突發情況,大安瀾營社區結合社區特色及人員結構,建立“一院一圖一表”工作底賬,即“一張院落圖、一張網格圖、一份實有人口臺賬”,確保遇到突發狀況時,精準快速處置“人、地、事、物、組織”各類情況。
“有彈窗人員向社區報備,我們就可以根據圖、表第一時間掌握院落里的人員情況,快速拿出應對方案,把風險降到最低。” 李耕說。
成為無疫社區,只靠嚴防并不夠,由于社區老人多,李耕心里一直琢磨著,如何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開始是以線下入戶宣傳,張貼通知宣傳為主,后來我們覺得要加入線上宣傳,線下則轉為典型帶動的方式。” 李耕說。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線上建立網格微信群,將新冠疫苗科學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居民做科普動員。線下由完成接種的網格主任、小巷管家、樓門院長、黨員志愿者主動敲門入戶,發揮“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現身說法對居民進行引導。
同時,社區每天晚上召開疫苗接種工作復盤會,對當天動員情況進行討論,并制定相關優化方案,為下一步工作打牢基礎。為有意愿接種但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心理疏導、專人接送、全程陪同等暖心服務,助力地區疫情防控。